1222 何多苓 1993年作 女人與羊
LOT號 | 1222 | 作品名稱 | 何多苓 1993年作 女人與羊 | ||
作者 | 何多苓 | 尺寸 | 80×98cm | 創作年代 | 1993年作 |
估價 | 400,000-800,000 | 成交價 | RMB -- | ||
出版 《中國當代藝術選集4:何多苓》,P109,高雄山美術館,1997年版 展覽 1997年,歌詠的憂傷:何多苓畫展,山美術館,高雄 2022年,ART021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上海 何多苓的繪畫中一直帶有文學性,在我看來,繪畫語言本身的創造和成熟度只是何多苓藝術中的一個成就,更重要的特點就是作品中文學性的敘事?!嬅鎻臉媹D、人物選擇、人物和周邊環境的關系,都是有故事的,有一種色彩、形體、線條、明暗對比之外的敘述的欲望,這也成為他的特質。 —易丹 何多苓 HE DUOLING b.1948 從《春風已經蘇醒》到《青春》,再到《烏鴉是美麗的》,在整個八十年代中何多苓不斷提煉其繪畫作品中的“形式感” 與“精神性”,從而也將關于“舊時光”和“知青時代”的“傷痕情結”提升到人類普遍化的悲劇色彩。知青時代的何多苓是充滿詩意的人,熱愛閱讀。波德萊爾、蘭波、葉芝、艾略特等的詩歌中詩歌中充滿了飄忽不定而不可捉摸、無法言說卻欲言又止的情愫,那種若有若無的、與現實若即若離的神秘感令他心馳神往。因此他在自己的繪畫中也追求著那種隱于表象背后的東西,畫面充滿了含混性、不確定性和隱秘性。因此,何多苓的作品中那干涸的枯草、人物迷離的眼神以及空間中蔓延的憂郁氛圍,均淵源于藝術家本真的詩性表達。重繪畫性,唯美、優雅、感傷,他追求的是無拘無束的自由度。他的藝術造型功底堅實而全面,落筆之處,人物、景象充滿生命活力。 1969年,20歲出頭的何多苓響應號召去了涼山彝族自治州,上山下鄉,感受真實的勞動人民的生活。他在廣闊而荒涼的大自然中閱讀出旁人難以所及的美學與哲學:“我當時覺得那個就叫美,藍天白云,遼闊的土地,遠山的神秘,一山比一山高,我心里想的是這些山我一定要登上去。后來登了那么大一部分,覺得融于其中了,很有天人合一的那種感覺”。這段經歷促使何多苓開始創作彝族題材,1991年,他應邀前往美國,畫廊主欣賞他對大涼山彝族的刻畫,但他卻對當地文化感到無所適從,身處異鄉的何多苓基于對故土的思念便在1993年回到了成都,《女人與羊》(Lot1222) 即是回國當年所創作。畫面背景混沌意在凸顯彝族地區的神秘感和荒原氛圍,女人則在這灰褐色的色調中陷入自我的沉思,既憂思又空靈飄渺,而其它視覺形象的奇特組合,又使得畫面充滿了超現實的意味。畫中大山那荒蕪遼闊的空間感與藝術家早年下鄉內心孤獨的感受產生無聲的共鳴,亦呼應了藝術家出國時的這段經歷,看似簡潔的構圖卻萌生了強烈的鄉愁情感與生命力。 《撫摸馬的人體(Lot1223) 》也創作于1993年,這一時期何多苓還創作了多件以騎馬的女人為題材的作品,告別彝族系列,以完全虛構的場景為題材,加強了超現實主義的風格,畫面上以何多苓最擅長的境界來創造足夠單純、足夠安寧與足夠平和形象。令人漸漸地在畫面上體會出寂靜背后的不安,感受到不斷克制的沖動。何多苓冷靜地描繪他鐘情的形象,用溫情的筆觸描展現出他們的美與魅力,但同時又將這一切安排在近乎超現實的環境之中,組成令人陶醉而又令人深思乃至驚恐的氣氛。 |